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支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80、90后的学生们,具有较强的独立和个性意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致使在学生群体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法违纪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就需要高校教育要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要把学生培养成不仅具备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很强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及开拓能力的人,即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为80、90后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人、学校和社会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生活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困苦,虽然他们热情开放、敢于创新,张扬个性,但又往往以自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私狭隘、骄傲冷漠、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自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约束能力差,常常感到孤独和空虚。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课、哲学课、社会科学课和军事理论课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切入实际,使学生充分认识澳门威斯人游戏网址国的国情,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民族传统,使其认识到自身担负的重要责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崇高理想与信念。其次,将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尊重教育主体个性和心理规律的。因此,高校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追求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校园文化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进取的和谐校园氛围,这对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中的自然环境、教师的仪表、语言环境,能够营造一种优美的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吸引力的精神氛围。因此,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倡导学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高校应将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的与教学计划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内涵的同时又加强了人文品质内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协调的发展,从而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